上海高级律师杨春宝主持的网站群: 法律桥[导航] :: 会见律师网 :: 投资并购律师[导航] :: 创业与法律 :: 律师博客[导航] :: 法律论坛[导航] :: 法律网址[导航] :: Law Bridge [导航]
聘请专业律师直达快车: 法律顾问 :: 公司法律师 :: 投资律师 :: 房地产律师 :: 知识产权律师 :: 电信网络律师 :: 聘请律师热线:13901826830(杨春宝高级律师,咨询勿扰)
上海投资并购律师 法律桥(LawBridge.org)---中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法律网站 ENGLISH
收藏本站
公司法首页
法律法规
案例精选
合同文本
法律问答
法律研究
服务动态
聘请律师
法律咨询
招商投资
法律搜索
最新法律法规
推荐法律法规
热门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专题文章
法律桥(LawBridge.org)---中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法律网站 法律桥(LawBridge.org)---中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法律网站
您的位置:上海律师法律桥>>法律法规>>证券期货法>>公众公司>>文章内容
 

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颁布机关:深圳证券交易所 来自:公司投资律师 时间:2010-7-28 16:37:03
您是本文第 位阅读者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若需聘请投资、并购律师,请立即致电杨春宝高级律师:1390 182 6830(咨询勿扰)
第一章 总则
1.1 为了规范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的组织
和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
益,促进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中小企业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以下简
称“《股票上市规则》”),制定本指引。
1.2 本指引适用于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中小
企业板上市的公司。
1.3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
收购人等自然人、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以及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
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
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发布的细则、指引、通知、办
法、备忘录等相关规定(以下简称“本所其他相关规定”),诚实守信,
自觉接受本所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1.4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
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建立规
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
事会议事规则和权力制衡机制,规范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
及选聘任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
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公司治理
第一节 独立性
2.1.1 上市公司应当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的人员、
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
险。
2.1.2 上市公司的人员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
人。
2.1.3 上市公司的资产应当独立完整、权属清晰,不被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占用或支配。
2.1.4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能够独立作出
财务决策,具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
度。
2.1.5 上市公司不得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
际控制人及其控股子公司等关联人提供资金等财务资助。
公司在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
关联人发生经营性资金往来时,应当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
义务,明确经营性资金往来的结算期限,不得以经营性资金往来的形式
变相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
提供资金等财务资助。
2.1.6 上市公司在拟购买或参与竞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关
联人的项目或资产时,应当核查其是否存在占用公司资金、要求公司违
法违规提供担保等情形。在上述违法违规情形未有效解决之前,公司不
得向其购买有关项目或者资产。
2.1.7 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其他内部机构应当独立运作,独
立行使经营管理权,不得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存在机构
混同等影响公司独立经营的情形。
2.1.8 上市公司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
人。
本所鼓励公司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
关联人之间的日常关联交易(如有),提高独立性。
第二节 股东大会
2.2.1 上市公司应当完善股东大会运作机制,平等对待全体股东
保障股东依法享有的知情权、查询权、分配权、质询权、建议权、股东
大会召集权、提案权、提名权、表决权等权利,积极为股东行使权利提
供便利,切实保障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2.2.2 上市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对于不具备独立董事资格
或能力、未能独立履行职责或未能维护公司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独立
董事,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向公司董事会提
出对独立董事的质疑或罢免提议。被质疑的独立董事应当及时解释质疑
事项并予以披露。公司董事会应当在收到相关质疑或罢免提议后及时召
开专项会议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予以披露。
2.2.3 上市公司应当充分保障股东享有的股东大会召集请求权。对
股东提议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的书面提议,公司董事会应当依据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
他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是否同意召开股东大会的书
面反馈意见,不得无故拖延。
2.2.4 对于股东依法自行召集的股东大会,上市公司董事会和董事
会秘书应当予以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2.5 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向其他股东公开征集其合法享有的股东
会召集权、提案权、提名权、表决权等股东权利,但不得采取有偿或变
相有偿方式进行征集。
本所鼓励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东权利征集制度的实施细则。
2.2.6 上市公司不得通过授权的形式由董事会或其他机构和个人代
为行使《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大会的法定职权。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或
其他机构和个人代为行使其他职权的,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
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规定的授权原则,并明确授权的具体内容。
2.2.7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应当设置会场,以现场会议形式召开,召
开地点应当明确具体。本所鼓励公司提供网络投票等方式为股东参加股
东大会提供便利。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
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应当采用网络投票方
式的,公司应当提供网络投票方式。
股东大会提供网络投票方式的,应当安排在本所交易日召开,且现
场会议结束时间不得早于网络投票结束时间。
2.2.8 上市公司应当健全股东大会表决制度。股东大会审议下列事
项之一的,公司应当通过网络投票等方式为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提供
便利:
(一)证券发行;
(二)重大资产重组
(三)股权激励;
(四)股份回购;
(五)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关联交
易(不含日常关联交易)和对外担保(不含对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
的担保);
(六)股东以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偿还其所欠该公司的债务;
(七)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附属企业境外上市
(八)根据有关规定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自主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
(九)拟以超过募集资金净额10%的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十)对社会公众股东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十一)中国证监会、本所要求采取网络投票等方式的其他事项。
本所鼓励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东大会审议上述事项实行分类
表决,不仅需经全体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还需经参加表决的社会公众股
东表决通过。
2.2.9 上市公司在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中应当充分、完整地披露本
股东大会提案的具体内容。有关提案需要独立董事、保荐机构发表意
见的,独立董事和保荐机构的意见最迟应当在发出股东大会通知时披
露。
2.2.10 对同一事项有不同提案的,股东或其代理人在股东大会上不
得对同一事项的不同提案同时投同意票。
2.2.11 中小股东有权对上市公司经营和相关议案提出建议或者质
询,公司相关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中小股东的质询予以真
实、准确答复。
2.2.12 上市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规定选举二名以上董事或监事
时实行累积投票制度。本所鼓励公司选举董事、监事实行差额选举,鼓
励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
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提出董事、监事候选人人选。
股东大会以累积投票方式选举董事的,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的表
决应当分别进行。
2.2.13 上市公司可以在章程中规定,在董事会成员中由单一股东
者具有关联关系的股东提名的董事人数不超过半数。
2.2.14 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应当平等对待全体股东,不得以利益
输送、利益交换等方式影响股东的表决,操纵表决结果,损害其他股东
的合法权益。
2.2.15 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应当聘请律师对会议的召集、召开
程序、出席会议人员的资格、召集人资格、表决程序及表决结果等事项
出具法律意见书,并与股东大会决议一并公告。
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不得使用“基本符合”、“未发现”等含糊措辞,
并应当由两名执业律师和所在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签名,加盖该律师事务
所印章并签署日期。
第三节 董事会
2.3.1 董事会应当认真履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
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规定
的职责,确保公司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
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平对
待所有股东,并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2.3.2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确保董事会规范、高效
运作和审慎、科学决策。
2.3.3 董事会的人数及人员构成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公司章程等的要求。
本所鼓励上市公司聘任独立董事的人数占董事会成员总数的半数
以上。
2.3.4 董事会应当设立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
会,制定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并予以披露。委员会成员由不少于三名董
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应当占半数以上并担任召集人。审计委员会的召
集人应当为会计专业人士。
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在董事会中设立其
他专门委员会。公司章程中应当对专门委员会的组成、职责等作出规定。
2.3.5 董事会会议应当严格按照董事会议事规则召集和召开,按规
定事先通知所有董事,并提供充分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议题的相关背
景材料、独立董事事前认可情况等董事对议案进行表决所需的所有信
息、数据和资料,及时答复董事提出的问询,在会议召开前根据董事的
要求补充相关会议材料。
2.3.6 董事会会议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充分反映与会人员
对所审议事项提出的意见,出席会议的董事、董事会秘书和记录人员应
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会会议记录应当作为上市公司重要档案妥善
保存。
2.3.7 董事会审议按本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应当提交股东大会
审议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日常关联交易除外),应当以现场方式召开
全体会议,董事不得委托他人出席或以通讯方式参加表决。
上市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或董事会议事规则中规定应当以现场方
式召开董事会全体会议审议的其他重大事项。
2.3.8 《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各项具体职权应当由董事会集体行
使,不得授权他人行使,并不得以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等方式加以
变更或者剥夺。
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其他职权涉及重大业务和事项的,应当实行
集体决策审批,不得授权单个或几个董事单独决策。
董事会可以授权董事会成员在会议闭会期间行使除前两款规定外
的部分职权,但授权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并对授权事项的执行情况进
行持续监督。公司章程应当对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作出具体
规定。
第四节 监事会
2.4.1 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向全体股东负责,对公司财务以及公司
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维护
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
2.4.2 上市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监事的知情权,为监事正常
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协助,任何人不得干预、阻挠。
2.4.3 监事会成员应当确保监事会能够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高
级管理人员以及上市公司财务监督和检查的权利。
2.4.4 监事会会议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充分反映与会人员
对所审议事项提出的意见,出席会议的监事和记录人员应当在会议记录
上签字。监事会会议记录应当作为上市公司重要档案妥善保存。
2.4.5 监事会应当对定期报告提出书面审核意见,说明董事会对定
期报告的编制和审核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和本所
的规定,报告的内容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
情况。
第三章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
第一节 总体要求
3.1.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
和公司章程,并严格履行其作出的各项承诺。
3.1.2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受托
人,对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3.1.3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为上市公司和
全体股东利益行使职权,避免与公司和全体股东发生利益冲突,在发生
利益冲突时应当将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
3.1.4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在上市公司的职权牟
取个人利益,不得因其作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身份从第三方获
取不当利益。
3.1.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护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
完整,不得挪用公司资金和侵占公司财产。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区分公务支出和个人支出,不
得利用公司为其支付应当由其个人负担的费用。
3.1.6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与上市公司订立合同或进行交易
应当经过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严格遵守公平性原则。
3.1.7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
人牟取属于上市公司的商业机会,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公司相同
或类似的业务。
3.1.8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勤勉尽责地履行职责,具备
正常履行职责所需的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
精力履行职责。
3.1.9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行使职权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
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并在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或董事会决
议授权范围内行使。
3.1.10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告
义务和信息披露义务,并保证报告和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
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3.1.1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公平信息披露原
则,做好上市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的保密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泄漏上
市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或者其他欺诈活
动。一旦出现泄漏,应当立即通知公司并督促其公告,公司不予披露的,
应当立即向本所报告。
3.1.12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配合本所的日常监管,
在规定期限内回答本所问询并按本所要求提交书面说明和相关资料,按
时参加本所的约见谈话,并按照本所要求按时参加本所组织的相关培训
和会议。
3.1.13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的,本所鼓励上市公司取消和收回上述人员相关奖励性薪酬(含奖金、
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或独立董事津贴,并予以披露:
(一)受到本所公开谴责的;
(二)严重失职或滥用职权的;
(三)经营决策失误导致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
(四)公司规定的其他情形。
公司应当就取消和收回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奖励性薪酬或独
立董事津贴建立相应的制度,并要求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出具书
面承诺。
3.1.14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获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
制人及其关联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
报告,并督促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一)占用公司资金,挪用、侵占公司资产的;
(二)要求公司违法违规提供担保的;
(三)对公司进行或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
(四)持股或控制公司的情况已发生或拟发生较大变化的;
(五)持有、控制公司5%以上的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
托管、设置信托或被依法限制表决权的;
(六)自身经营状况恶化,进入或拟进入破产、清算等程序的;
(七)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有较大影响的其他情形。
公司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或者披露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
相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立即向本所报告。
3.1.1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向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报告
重大事项的,应当同时通报董事会秘书。
3.1.16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阅读并核查上市公司在
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
刊登的信息披露文件,发现与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不符或与事实不
符的,应当及时了解原因,提请董事会、监事会予以纠正,董事会、监
事会不予纠正的,应当立即向本所报告。
3.1.17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支持、配合董事会秘书
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工作。对于应披露的重大信息,应当第一时间通知董
事会秘书。对于董事会秘书提出的问询,应当及时、如实予以回复,并
提供相关资料。
3.1.18 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董事会秘书统一协调
安排下,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接待投资者来访、参加投资者交流会等投资
者关系管理工作,并严格遵守公平信息披露原则。
3.1.19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避免与上市公司发生交易。
对于确有需要发生的交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与公司订立合
同或进行交易前,应当向公司董事会声明该交易为关联交易,并提交关
于交易的必要性、定价依据及交易价格是否公允的书面说明,保证公司
和全体股东利益不受损害。
3.1.20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公司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
中,应当维护公司整体利益,恪尽职守,确保公司经营管理和信息披露
的正常进行。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针对收购和重组行为所作出的决策及采
取的措施,应当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相关决策、措施应当公正、合理。
3.1.21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督导内部审计部门至少每季度对下列
事项进行一次检查,出具检查报告并提交董事会。检查发现上市公司存
在违法违规、运作不规范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向本所报告:
(一)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对外担保、关联交易、证券投资、风险
投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购买或出售资产、对外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实
施情况;
(二)公司大额资金往来以及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
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资金往来情况。
3.1.22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应当每年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
酬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确定依据是否合理、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和
全体股东利益、年度报告中关于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披露内容是
否与实际情况一致等进行一次检查,出具检查报告并提交董事会。检查
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向本所报告。
第二节 任职与离职
3.2.1 上市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规范、透明的董事、监事和
高级管理人员选聘程序,保证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选聘公开、公
平、公正、独立。
3.2.2 董事会秘书在董事会审议其受聘议案前,应当取得本所颁发
的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独立董事在被提名前,应当取得中国证监会认
可的独立董事资格证书。
3.2.3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候选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
得被提名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一)《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之一;
(二)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期限尚未届满;
(三)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认定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
级管理人员;
(四)最近三年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五)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
监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以上期间,按拟选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股东大会或者董
事会等机构审议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受聘议案的时间截止起算。
3.2.4 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兼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由职工代表担
任的董事人数总计不得超过公司董事总数的二分之一。
最近二年内曾担任过公司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监事人数不得
超过公司监事总数的二分之一。
单一股东提名的监事不得超过公司监事总数的二分之一。
3.2.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候选人被提名后,应当自查是否
符合任职资格,及时向上市公司提供其是否符合任职资格的书面说明和
相关资格证书(如适用)。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应当对候选人的任职资格进行核查,发现不符
合任职资格的,应当要求提名人撤销对该候选人的提名。
3.2.6 董事会秘书应当由上市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或财务负责人担
任。
3.2.7 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其他相关规定等。
本所根据上述规定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候选人的任职资格和独立
性进行备案审核。
本所认为独立董事候选人存在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其他相关规定等规定,本
所可以向公司发出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关注函,公司应当在股东大会召
开前披露本所关注意见。
本所认为独立董事候选人存在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其他相关规定等规定,且
情形严重的,本所可以对独立董事候选人的任职资格提出异议。对于本
所提出异议的人员,董事会不得将其作为独立董事候选人提交股东大会
表决。
3.2.8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离任后三年内,再次被提名为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候选人的,应当及时将离任后买卖上市公司
股票情况书面报告公司。公司应当提前五个交易日将聘任理由、上述人
员离任后买卖公司股票等情况向本所提交书面报告。本所收到有关材料
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公司方可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
议。
3.2.9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候选人在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职
工代表大会等有权机构审议其受聘议案时,应当亲自出席会议,就其任
职资格、专业能力、从业经历、违法违规情况、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
益冲突,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
人员的关系等情况进行说明。
3.2.10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辞职应当提交书面辞职报告。除
下列情形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
或监事会时生效:
(一)董事、监事辞职导致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最低人数;
(二)职工代表监事辞职导致职工代表监事人数少于监事会成员的
三分之一;
(三)独立董事辞职导致独立董事人数少于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
或独立董事中没有会计专业人士。
在上述情形下,辞职报告应当在下任董事或监事填补因其辞职产生
的空缺后方能生效。在辞职报告尚未生效之前,拟辞职董事或监事仍应
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继续履行职责。
出现第一款情形的,上市公司应当在二个月内完成补选。
3.2.11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辞职报告中说明辞职时
间、辞职原因、辞去的职务、辞职后是否继续在上市公司任职(如继续
任职,说明继续任职的情况)等情况。
辞职原因可能涉及公司或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法违规
或不规范运作的,提出辞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本
所报告。
3.2.12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指引第3.2.3
条所列第(一)至(三)项情形之一的,相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
员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离职。
除前款情形之外,董事会秘书、独立董事出现其他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和相关业务规则规定的不得担任董事会秘书、独立董事情形
的,相关董事会秘书、独立董事应当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离职。
上市公司半数以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依照
本节规定应当离职情形的,经公司申请并经本所同意,相关董事、监事
和高级管理人员离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个
月。
在离职生效之前,相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仍应当按照有关
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继续履行职责,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
3.2.13 董事长、总经理在任职期间离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应当对
董事长、总经理离职原因进行核查,并对披露原因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以及该事项对公司的影响发表意见。独立董事认为必要时,可以聘请中
介机构进行离任审计,费用由公司承担。
3.2.14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离职时应当做好工作交接,确
保上市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3.2.15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离职生效之前,以及离职生效
后或任期结束后的合理期间或约定的期限内,对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
担的忠实义务并不当然解除。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其对公司的商业秘密负有的保
密义务在该商业秘密成为公开信息之前仍然有效,并应当严格履行与公
司约定的禁止同业竞争等义务。
第三节 董事行为规范
3.3.1 董事应当在调查、获取作出决策所需文件情况和资料的基础
上,充分考虑所审议事项的合法合规性、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包括潜在
影响)以及存在的风险,以正常合理的谨慎态度勤勉履行职责并对所议
事项表示明确的个人意见。对所议事项有疑问的,应当主动调查或者要
求董事会提供决策所需的更充足的资料或信息。
3.3.2 董事应当关注董事会审议事项的决策程序,特别关注相关事
项的提议程序、决策权限、表决程序和回避事宜。
3.3.3 董事应当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因故不能亲自出席董事会的,
应当审慎选择并以书面形式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独立董事不得委托
非独立董事代为出席会议。涉及表决事项的,委托人应当在委托书中明
确对每一事项发表同意、反对或弃权的意见。董事不得作出或者接受无
表决意向的委托、全权委托或者授权范围不明确的委托。董事对表决事
项的责任不因委托其他董事出席而免除。
一名董事不得在一次董事会会议上接受超过两名董事的委托代为
出席会议。在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非关联董事不得委托关联董事代为
出席会议。
3.3.4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董事应当作出书面说明并向本所报告:
(一)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
(二)任职期内连续十二个月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超过其间
董事会总次数的二分之一。
3.3.5 董事审议授权议案时,应当对授权的范围、合理性和风险进
行审慎判断,充分关注是否超出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和董事会
议事规则等规定的授权范围,授权事项是否存在重大风险。
董事应当对授权事项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督。
3.3.6 董事在审议重大交易事项时,应当详细了解发生交易的原因,
审慎评估交易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长远发展的影响,特别关注是否存
在通过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方式掩盖关联交易的实质以及损害公司和
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
3.3.7 董事在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应当对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公
平性、真实意图、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作出明确判断,特别关注交易的定
价政策及定价依据,包括评估值的公允性、交易标的的成交价格与账面
值或评估值之间的关系等,严格遵守关联董事回避制度,防止利用关联
交易调控利润、向关联人输送利益以及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
益。
3.3.8 董事在审议重大投资事项时,应当认真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
性和投资前景,充分关注投资项目是否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相关、资金
来源安排是否合理、投资风险是否可控以及该事项对公司的影响。
3.3.9 董事在审议对外担保议案前,应当积极了解被担保方的基本
情况,如经营和财务状况、资信情况、纳情况等。
董事在审议对外担保议案时,应当对担保的合规性、合理性、被担
保方偿还债务的能力以及反担保措施是否有效等作出审慎判断。
董事在审议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担保议案时,应
当重点关注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各股东是否按股权比例进行同比例
担保。
3.3.10 董事在审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议案时,应当关注该项资产形
成的过程及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否符合上市公司
实际情况、计提减值准备金额是否充足以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的影响。
董事在审议资产核销议案时,应当关注追踪催讨和改进措施、相关
责任人处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3.3.11 董事在审议涉及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重大会计差
错更正等议案时,应当关注变更或更正的合理性、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会计数据的影响、是否涉及追溯调整、是否导致公司相关年度盈亏性质
改变、是否存在利用上述事项调节各期利润误导投资者的情形。
3.3.12 董事在审议对外提供财务资助议案前,应当积极了解被资助
方的基本情况,如经营和财务状况、资信情况、纳情况等。
董事在审议对外财务资助议案时,应当对提供财务资助的合规性、
合理性、被资助方偿还能力以及担保措施是否有效等作出审慎判断。
3.3.13 董事在审议为控股子公司(全资子公司除外)、参股公司提
供财务资助时,应当关注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其他股东是否按出资
比例提供财务资助且条件同等,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的情形,以及公司是否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3.3.14 董事在审议出售或转让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
经营权等与上市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相关的资产时,应当充分关注该事项
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并应当对此发表明确意
见。前述意见应当在董事会会议记录中作出记载。
3.3.15 董事在审议委托理财事项时,应当充分关注是否将委托理财
的审批权授予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行使,相关风险控制制度和措施
是否健全有效,受托方的诚信记录、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3.3.16 董事在审议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事项时,应当充分关注上
市公司是否建立专门内部控制制度,投资风险是否可控以及风险控制措
施是否有效,投资规模是否影响公司正常经营,资金来源是否为自有资
金,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情形。
3.3.17 董事在审议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议案时,应当充分关注变更的
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充分了解变更后项目的可行性、投资前景、预期收
益等情况后作出审慎判断。
3.3.18 董事在审议上市公司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时,应当充分
调查收购或重组的意图,关注收购方或重组交易对方的资信状况和财务
状况,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合理,收购或重组是否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
审慎评估收购或重组对公司财务状况和长远发展的影响。
3.3.19 董事在审议利润分配方案时,应当关注利润分配的合规性和
合理性,方案是否与上市公司可分配利润总额、资金充裕程度、成长性、
公司可持续发展等状况相匹配。
3.3.20 董事在审议重大融资议案时,应当关注上市公司是否符合融
资条件,并结合公司实际,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合理确定融资
式。涉及向关联人非公开发行股票议案的,应当特别关注发行价格的合
理性。
3.3.21 董事在审议定期报告时,应当认真阅读定期报告全文,重点
关注定期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重大编制错误或遗
漏,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是否发生大幅波动及波动原因的解释是否
合理,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董事会报告是否全面分析了上市公司报告期
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并且充分披露了可能影响公司未来财务状况与经
营成果的重大事项和不确定性因素等。
董事应当依法对定期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完整签署书面确认意见,
不得委托他人签署,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签署。
董事对定期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无法保证或存在异
议的,应当说明具体原因并公告,董事会和监事会应当对所涉及事项及
其对公司的影响作出说明并公告。
3.3.22 董事应当严格执行并督促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董事会决议、股
东大会决议等相关决议。在执行相关决议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形之一时,
董事应当及时向上市公司董事会报告,提请董事会采取应对措施:
(一)实施环境、实施条件等出现重大变化,导致相关决议无法实
施或继续实施可能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二)实际执行情况与相关决议内容不一致,或执行过程中发现重
大风险;
(三)实际执行进度与相关决议存在重大差异,继续实施难以实现
预期目标。
3.3.23 董事应当及时关注公共传媒对上市公司的报道,发现与公司
实际情况不符、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产生较大影响
的,应当及时向有关方面了解情况,督促公司查明真实情况并做好信息
披露工作,必要时应当向本所报告。
3.3.24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董事应当立即向本所报告并披露:
(一)向董事会报告所发现的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或其他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但董事会未采取有
效措施的;
(二)董事会拟作出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
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或公司章程的决议
时,董事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但董事会坚持作出决议的;
(三)其他应报告的重大事项。
3.3.25 董事应当积极关注上市公司事务,通过审阅文件、问询相关
人员、现场考察、组织调查等多种形式,主动了解公司的经营、运作、
管理和财务等情况。对于关注到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或者市场传闻,
董事应当要求公司相关人员及时作出说明或者澄清,必要时应当提议召
开董事会审议。
3.3.26 董事应当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董
事不能保证公司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或存在异议的,应当在公
告中作出相应声明并说明理由,董事会、监事会应当对所涉及事项及其
对公司的影响作出说明并公告。
3.3.27 董事应当监督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情况,积极推动公司各项
内部制度建设,主动了解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重大事项及其进展情况对
公司的影响,及时向董事会报告公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得以不
直接从事或者不熟悉相关业务为由推卸责任。
3.3.28 董事发现上市公司或者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
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当要求相关方立即纠正或者停止,并及时向董
事会报告,提请董事会进行核查,必要时应当向本所以及其他相关监管
机构报告。
第四节 董事长特别行为规范
3.4.1 董事长应当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内部各项制度的制订和完善,
加强董事会建设,确保董事会工作依法正常开展,依法召集、主持董事
会会议并督促董事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
3.4.2 董事长应当遵守董事会议事规则,保证上市公司董事会会议
的正常召开,及时将应当由董事会审议的事项提交董事会审议,不得以
任何形式限制或者阻碍其他董事独立行使其职权。
董事长应当严格遵守董事会集体决策机制,不得以个人意见代替董
事会决策,不得影响其他董事独立决策。
3.4.3 董事长不得从事超越其职权范围的行为。
董事长在其职责范围(包括授权)内行使职权时,对上市公司经营
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当审慎决策,必要时应当提交董事会集体决
策。
对于授权事项的执行情况,董事长应当及时告知其他董事。
3.4.4 董事长应当积极督促董事会决议的执行,并及时将有关情况
告知其他董事。
实际执行情况与董事会决议内容不一致,或执行过程中发现重大风
险的,董事长应当及时召集董事会进行审议并采取有效措施。
董事长应当定期向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了解董事会决议的
执行情况。
3.4.5 董事长应当保证全体董事和董事会秘书的知情权,为其履行
职责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挠其依法行使职权。
3.4.6 董事长在接到有关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敦
促董事会秘书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4.7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董事长应当向全体股东发表个人公开
致歉声明:
(一)董事长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本所公开谴责的;
(二)上市公司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本所公开谴责的。
第五节 独立董事特别行为规范
3.5.1 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
实际控制人或其他与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影响。若发现所
审议事项存在影响其独立性的情况,应当向公司申明并实行回避。任职
期间出现明显影响独立性情形的,应当及时通知公司,提出解决措施,
必要时应当提出辞职。
3.5.2 独立董事应当充分行使下列特别职权:
(一)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人民币或高于
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的5%的关联交易,应当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
交董事会讨论。独立董事在作出判断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
务顾问报告;
(二)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三)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四)提议召开董事会;
(五)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
(六)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独立董事行使上述职权应当取得全体独立董事的二分之一以上同
意。
3.5.3 独立董事应当对下列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
(一)提名、任免董事;
(二)聘任、解聘高级管理人员;
(三)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
(四)公司当年盈利但年度董事会未提出包含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
预案;
(五)需要披露的关联交易、对外担保(不含对合并报表范围内子
公司提供担保)、委托理财、对外提供财务资助、变更募集资金用途、
股票及其衍生品种投资等重大事项;
(六)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股权激励计划;
(七)独立董事认为有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事项;
(八)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本所业务规
则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独立董事发表的独立意见类型包括同意、保留意见及其理由、反对
意见及其理由和无法发表意见及其障碍,所发表的意见应当明确、清楚。
3.5.4 独立董事对重大事项出具的独立意见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
容:
(一)重大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发表意见的依据,包括所履行的程序、核查的文件、现场检
查的内容等;
(三)重大事项的合法合规性;
(四)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权益的影响、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公
司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五)发表的结论性意见。对重大事项提出保留意见、反对意见或
无法发表意见的,相关独立董事应当明确说明理由。
独立董事应当对出具的独立意见签字确认,并将上述意见及时报告
董事会,与公司相关公告同时披露。
3.5.5 独立董事发现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积极主动
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并及时向本所报告,必要时应当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专
项调查:
(一)重要事项未按规定提交董事会审议;
(二)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三)公开信息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四)其他涉嫌违法违规或损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
3.5.6 除参加董事会会议外,独立董事应当保证每年利用不少于十
天的时间,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的建设及
执行情况、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发现异常情
形的,应当及时向公司董事会和本所报告。
3.5.7 独立董事应当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了解掌
握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运作情况,充分发挥其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的作
用。本所鼓励独立董事公布通信地址或电子信箱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接
投资者咨询、投诉,主动调查损害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情况,
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回复投资者。
3.5.8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独立董事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本
所及上市公司所在地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一)被公司免职,本人认为免职理由不当的;
(二)由于公司存在妨碍独立董事依法行使职权的情形,致使独立
董事辞职的;
(三)董事会会议材料不充分时,半数以上独立董事书面要求延期
召开董事会会议或延期审议相关事项的提议未被采纳的;
(四)对公司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向
董事会报告后,董事会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五)严重妨碍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独立董事针对上述情形对外公开发表声明的,应当于披露前向本所
报告,经本所审核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公告。本所对上述公告进
行形式审核,对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5.9 独立董事应当向上市公司年度股东大会提交述职报告并披
露,述职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全年出席董事会方式、次数及投票情况,列席股东大会次数;
(二)发表独立意见的情况;
(三)现场检查情况;
(四)提议召开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聘请
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等情况;
(五)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方面所做的其他工作。
3.5.10 独立董事应当督促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履行持续督导
义务,发现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未勤勉尽责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
和本所报告。
3.5.11 独立董事应当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书面记载,本所可随
时调阅独立董事的工作档案。
3.5.12 上市公司应当为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
本所鼓励公司设立独立董事专项基金,确保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所必需的
费用,并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独立董事专项基金的设立及使用情况。

第六节 监事行为规范
3.6.1 监事应当对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有关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
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以及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董事、高级管
理人员应当如实向监事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妨碍监事行使职权。
3.6.2 监事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公
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提出罢免的建议。
3.6.3 监事发现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上市公司存在违反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
相关规定、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的行为,已经或者可能给公司造成
重大损失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提请董事会及高级管理
人员予以纠正,并向中国证监会、本所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3.6.4 监事应当对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关注独
立董事是否持续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履行
职责,履行职责时是否受到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非独立董
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当影响等。
3.6.5 监事应当对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董
事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是否按照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履行职责。
3.6.6 监事审议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参照本章第三节董事对重大事
项审议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节 高级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3.7.1 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等相
关决议,不得擅自变更、拒绝或消极执行相关决议。高级管理人员在执
行相关决议过程中发现公司存在第3.3.22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
向总经理或董事会报告,提请总经理或董事会采取应对措施。
3.7.2 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总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应当及时向董事会报告,充分说明原因及对公司的影响,并提请董事会
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国家产业政策、收政策、经营模
式、产品结构、主要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内外部生
产经营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的;
(二)预计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亏损、扭亏为盈或同比大幅变动,或
者预计公司实际经营业绩与已披露业绩预告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的;
(三)其他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
3.7.3 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参照本章第三节
董事对重大事项审议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节 股份及其变动管理
3.8.1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在买卖
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前,应当知悉《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其
他相关规定中关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短线交易等禁止行为的规定,
不得进行违法违规的交易。
3.8.2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声明及承诺书》中作出下列承诺:在申报离任六个月后
的十二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本公司股票数量占其所持
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50%。
3.8.3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及前述
人员的配偶在买卖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前,应当将其买卖计划以书
面方式通知董事会秘书,董事会秘书应当核查公司信息披露及重大事项
等进展情况,如该买卖行为可能违反《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
收购管理办法》、《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司
章程等规定的,董事会秘书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相关董事、监事、高级管
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并提示相关风险。
3.8.4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应当在
下列时间内委托公司向本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
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申报其个人及其亲属(包括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
码等):
(一)新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在
公司申请股票上市时;
(二)新任董事、监事在股东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其任职
事项后二个交易日内;
(三)新任高级管理人员在董事会通过其任职事项后二个交易日
内;
(四)新任证券事务代表在公司通过其任职事项后二个交易日内;
(五)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在其已申报
的个人信息发生变化后的二个交易日内;
(六)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在离任后二
个交易日内;
(七)本所要求的其他时间。
以上申报数据视为相关人员向本所和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提交的
将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按相关规定予以管理的申请。
3.8.5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应
当保证其向本所和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申报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
完整,同意本所及时公布相关人员买卖本公司股份及其衍生品种的情
况,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3.8.6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的要求,对董事、监
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及其亲属的股份相关信息进行确认,
并及时反馈确认结果。如因确认错误或反馈更正信息不及时等造成任何
法律纠纷,均由公司自行解决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8.7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委托上市公司申报个人信息后,
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根据其申报数据资料,对其身份证件号码项下开立
的证券账户中已登记的本公司股份予以锁定。
上市已满一年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账户内通过二
级市场购买、可转债转股、行权、协议受让等方式年内新增的本公司无
限售条件股份,按75%自动锁定;新增有限售条件的股份,计入次年可
转让股份的计算基数。
上市未满一年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账户内新增的
本公司股份,按100%自动锁定。
3.8.8 每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以上市公司董事、
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登记在其名下的在本所上
市的本公司股份为基数,按25%计算其本年度可转让股份法定额度;同
时,对该人员所持的在本年度可转让股份额度内的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
进行解锁。
当计算可解锁额度出现小数时,按四舍五入取整数位;当某账户持
有本公司股份余额不足1000 股时,其本年度可转让股份额度即为其持
有本公司股份数。
因公司进行权益分派、减资缩股等导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所持本公司股份变化的,本年度可转让股份额度做相应变更。
3.8.9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拥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应当按照
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的规定合并为一个账户,在合并账户前,中国结算
深圳分公司按本指引的规定对每个账户分别做锁定、解锁等相关处理。
3.8.10 对涉嫌违法违规交易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中国结
算深圳分公司可以根据中国证监会、本所的要求对登记在其名下的本公
司股份予以锁定。
3.8.11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份登记为有限售
条件股份的,当解除限售的条件满足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可
以委托公司向本所和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申请解除限售。解除限售后中
国结算深圳分公司自动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名下可转让股份剩
余额度内的股份进行解锁,其余股份自动锁定。
3.8.12 在锁定期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依
法享有的收益权、表决权、优先配售权等相关权益不受影响。
3.8.13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并委托公司申报个
人信息后,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自其申报离任日起六个月内将其持有及
新增的本公司股份予以全部锁定。
自离任人员的离任信息申报之日起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本所
和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以相关离任人员所有锁定股份为基数,按50%比
例计算该人员在申报离任六个月后的十二个月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
挂牌交易出售的额度,同时对该人员所持的在上述额度内的无限售条件
的流通股进行解锁。
当计算可解锁额度出现小数时,按四舍五入取整数位;当某账户持
有本公司股份余额不足1000 股时,其可解锁额度即为其持有本公司股
份数。
因公司进行权益分派等导致离任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变化的,可解
锁额度做相应变更。
离任人员所持股份登记为有限售条件股份的,在申报离任六个月后
的十二个月内如果解除限售的条件满足,离任人员可委托公司向本所和
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申请解除限售。解除限售后,离任人员的剩余额度
内股份将予以解锁,其余股份予以锁定。
自离任人员的离任信息申报之日起六个月后的十二个月期满,离任
人员所持该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将全部解锁。
3.8.14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应当在
买卖本公司股份及其衍生品种的二个交易日内,通过公司董事会向本所
申报,并在本所指定网站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本次股份变动的交易
日期、交易方式、交易数量、成交均价、本次股份变动后的持股数量以
及本所要求披露的其他事项等。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事务代表以及董事会拒不申报或
者披露的,本所在指定网站公开披露以上信息。
3.8.15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证券法》第四十
七条的规定,将其所持本公司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
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的,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并及时披露下
列内容:
(一)相关人员违规买卖股票的情况;
(二)公司采取的处理措施;
(三)收益的计算方法和董事会收回收益的具体情况;
(四)本所要求披露的其他事项。
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违反《证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
公司董事会应当参照上款规定履行义务。
3.8.16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及前述
人员的配偶在下列期间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
(一)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三十日内,因特殊原因推迟公告日期的,
自原预约公告日前三十日起至最终公告日;
(二)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十日内;
(三)自可能对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
重大事件发生之日或进入决策程序之日,至依法披露后二个交易日内;
(四)中国证监会及本所规定的其他期间。
3.8.17 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对董事、监事、高级管
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及其配偶等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规定更长的禁止
转让期间、更低的可转让股份比例或者附加其它限制转让条件的,应当
及时向本所申报。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按照本所确定的锁定比例锁定股
份。
3.8.18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确保下列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发生因获知内幕信息而买卖本公司股份及其衍生品
种的行为:
(一)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
姐妹;
(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四)中国证监会、本所或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的其
他与公司或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有特殊关系,
可能获知内幕信息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上述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买卖本公司股份及其衍生品种的,参
照本指引第3.8.14 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股东、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
第一节 总体要求
4.1.1 上市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
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
利益。
4.1.2 上市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当严格按照《证券法》、《上市
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及时报告和公告其收购及股份权益变动等信息,并保证披露的信息真
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4.1.3 上市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司履行信息披露
义务。
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出现异常波动,或公共传媒上出现与公
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有关的、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
生较大影响的报道或传闻时,相关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当积极配合本所
和公司的调查、询问,及时就有关报道或传闻所涉及事项的真实情况答
复本所和公司,说明是否存在与其有关的、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
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或影响投资者合理预期的应当披露而未披露
的重大信息。
4.1.4 上市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当严格履行其作出的公开声明
和各项承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承诺的履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4.1.5 上市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知情人员不得以任何方
式泄漏有关公司的未公开重大消息,不得利用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牟取
利益,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或者其他欺诈活动。
4.1.6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持有、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
东或实际控制人应当立即通知公司并配合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一)相关股东持有、控制的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
法拍卖、托管或者设定信托或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二)相关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进入破产、清算等状态;
(三)相关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持股或控制公司的情况已发生或拟发
生较大变化;
(四)相关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拟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或债务重组;
(五)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上述情形出现重大变化或进展的,相关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
通知公司、向本所报告并予以披露。
4.1.7 在上市公司收购、相关股份权益变动、重大资产或债务重组
等有关信息依法披露前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相关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
当及时通知公司刊登提示性公告,披露有关收购、相关股份权益变动、
重大资产或债务重组等事项的筹划情况和既有事实:
(一)相关信息已经泄露或者市场出现有关该事项的传闻;
(二)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已出现异常波动;
(三)相关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预计该事件难以保密;
(四)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4.1.8 持有、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当指
定专人与公司及时沟通和联络,保证公司随时与其取得联系。
公司应当及时向本所报备持有、控制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和实
际控制人指定的专门联系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若上述
有关信息发生变更时,公司应当及时向本所提交变更后的资料。
4.1.9 上市公司股东行使股东大会召集权、提案权等权利时,应当
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
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等规定,做好信息保密工作。行
使股东权利如涉及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
响的信息的,在公司依法披露相关信息前,股东不得买卖或建议他人买
卖该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
第二节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
4.2.1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上市公司资产
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不得通过任何方式
影响公司的独立性。
4.2.2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善意使用其控制权,不得利用其
控制权从事有损于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
4.2.3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不得利用关联交
易、资产重组、垫付费用、对外投资、担保、利润分配和其他方式直接
或者间接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资产,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4.2.4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签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
明及承诺书》,并报本所和上市公司董事会备案。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人发生变化的,新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在其完成变更的一个月
内完成《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及承诺书》的签署和备案工作。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签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及承诺书》
时,应当由律师见证,并由律师解释该文件的内容,相关控股股东、实
际控制人在充分理解后签字盖章。
4.2.5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及承诺书》中声明:
(一)直接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
(二)有无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
票上市规则》或者其他相关规定受查处的情况;
(三)关联人基本情况;
(四)本所认为应当说明的其他情况。
4.2.6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在《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声明及承诺书》中作出承诺:
(一)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
性文件;
(二)遵守并促使公司遵守《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
相关规定,接受本所监管;
(三)遵守并促使公司遵守公司章程;
(四)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
利益;
(五)严格履行作出的公开声明和各项承诺,不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七)本所认为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和应当作出的其他承诺。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明确承诺如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及其关联人占用公司资金、要求公司违法违规提供担保的,在占用资金
全部归还、违规担保全部解除前不转让所持有、控制的公司股份,并授
权公司董事会办理股份锁定手续。公司董事会应当自知悉控股股东、实
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占用公司资金、由公司违法违规提供担保的事实之
日起五个交易日内,办理有关当事人所持公司股份的锁定手续。
4.2.7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
明及承诺书》中声明事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
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该等事项发生
变化之日起五个交易日内向本所和公司董事会提交有关该等事项的最
新资料。
4.2.8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作出的承诺应当具体、明确、无歧义、
具有可操作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作出的承诺能够有效履行,对于
存在较大履约风险的承诺事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提供本所认
可的履约担保。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关注自身经营、财务状况,评价履约能
力,在其经营、财务状况恶化、担保人或履约担保物发生变化导致或可
能导致其无法履行承诺时,应当及时告知上市公司,并予以披露,说明
有关影响承诺履行的具体情况,同时提供新的履约担保。
4.2.9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上市公司人员独立,不得通
过下列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人员独立:
(一)通过行使提案权、表决权以外的方式影响公司人事任免;
(二)通过行使提案权、表决权以外的方式限制公司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在公司任职的人员履行职责;
(三)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公司或其控制的企业担任除董
事、监事以外的职务;
(四)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支付薪金或其他报酬;
(五)无偿要求公司人员为其提供服务
(六)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及本所认
定的其他情形。
4.2.10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上市公司财务独立,不得通
过下列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独立:
(一)与公司共用银行账户;
(二)将公司资金以任何方式存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
人控制的账户;
(三)占用公司资金;
(四)要求公司违法违规提供担保;
(五)将公司财务核算体系纳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管理系统之
内,如共用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可以通过财务会
计核算系统直接查询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信息;
(六)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及本所认
定的其他情形。
4.2.11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以下列任何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
金:
(一)要求公司为其垫付、承担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
成本和其他支出;
(二)要求公司代其偿还债务;
(三)要求公司有偿或无偿、直接或间接拆借资金给其使用;
(四)要求公司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其提供委托贷款;
(五)要求公司委托其进行投资活动;
(六)要求公司为其开具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
(七)要求公司在没有商品和劳务对价情况下以其他方式向其提供
资金;
(八)不及时偿还公司承担对其的担保责任而形成的债务;
(九)中国证监会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4.2.12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应当保证上市公
司业务独立,不得通过下列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业务独立:
(一)与公司进行同业竞争
(二)要求公司与其进行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三)无偿或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要求公司为其提供商品、服务
其他资产;
(四)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及本所认
定的其他情形。
4.2.13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上市公司资产完整和机构独
立,不得通过下列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完整和机构独立:
(一)与公司共用主要机器设备、厂房、专利、非专利技术等;
(二)与公司共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系统;
(三)与公司共用机构和人员;
(四)通过行使提案权、表决权以外的方式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和其他机构行使职权进行限制或施加其他不正当影响;
(五)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及本所认
定的其他情形。
4.2.14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充分保护中小股东的提案权、表
决权、董事提名权等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阻挠其合法权利的行
使。
4.2.15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提出议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和把握议案
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
4.2.16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之间进行交易,应当遵循
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影响公司的独立决
策,不得通过欺诈、虚假陈述或者其他不正当行为等方式损害公司和中
股东的合法权益。
4.2.17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
牟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
4.2.18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以利用他人账户或向他人提供资
金的方式买卖上市公司股份。
4.2.19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买卖上市公司股份,应当严格按照法
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本所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和
信息披露义务,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4.2.20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下列期间不得买卖上市公司股份:
(一)公司年度报告公告前三十日内;
(二)公司业绩快报公告前十日内;
(三)自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
大事件发生之日或进入决策程序之日,至依法披露后二个交易日内;
(四)中国证监会及本所认定的其他期间。
因特殊原因推迟公告日期的,自年度报告原预约公告日前三十日起
或业绩快报计划公告日前十日起至最终公告日。
在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连续十二个月以上达到或超过该公司已
发行股份30%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其在该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每
十二个月内增加不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2%的,适用本指引第四章第
四节的规定。
4.2.21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时,应当就受让
人下列情况进行合理调查:
(一)受让人受让股份意图;
(二)受让人的资产以及资产结构;
(三)受让人的经营业务及其性质;
(四)受让人是否拟对公司进行重组,重组是否符合公司的整体利
益,是否会侵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五)对公司或中小股东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情形。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在刊登《权益变动报告书》或《收购报
告书》前向本所报送合理调查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与《权益变动报告书》
或《收购报告书》同时披露。
4.2.22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时,应当注意协
调新老股东更换,防止公司出现动荡,并确保公司董事会以及公司管理
层稳定过渡。
4.2.23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证券交易
系统出售其持有或控制的上市公司股份,应当在首次出售二个交易日前
刊登提示性公告:
(一)预计未来六个月内出售股份可能达到或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
5%;
(二)最近十二个月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受到本所公开谴责或
两次以上通报批评处分;
(三)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四)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4.2.24 前条提示性公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拟出售的股份数量;
(二)拟出售的时间;
(三)拟出售价格区间(如有);
(四)减持原因;
(五)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未按照前述规定刊登提示性公告的,任意连
续六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达到或超过公司
股份总数的5%。
4.2.25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证券交易系统买卖上市公司股
份,每增加或减少比例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1%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
之日起二个交易日内就该事项作出公告。公告内容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次股份变动前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
(二)本次股份变动的方式、数量、价格、比例和起止日期;
(三)本次股份变动后的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
(四)本所要求披露的其他内容。
减少比例达到公司股份总数1%且未按第4.2.23 条作出披露的,控
股东、实际控制人还应当在公告中承诺连续六个月内出售的股份低于
公司股份总数的5%。
4.2.26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转让股份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
及时通知上市公司,说明转让股份的原因、进一步转让计划等事项说明
并予以公告:
(一)转让后导致持有、控制公司股份低于50%时;
(二)转让后导致持有、控制公司股份低于30%时;
(三)转让后首次导致其与第二大股东持有、控制的股份比例差额
小于5%时;
(四)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4.2.27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信托或其他管理方式买卖上市公
司股份的,适用本节相关规定。
4.2.28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建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规
定涉及上市公司重大信息的范围、内部保密、报告和披露等事项。
4.2.29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直接调阅、要求上市公司向
其报告等方式获取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除外。
4.2.30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涉及上市公司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应
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对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应当第一时间通知公
司并通过公司对外公平披露,不得提前泄漏。一旦出现泄露应当立即通
知公司、向本所报告并督促公司立即公告。
4.2.31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相关人员应当慎重对待有关上市
公司的媒体采访或投资者调研,不得提供与公司相关的未公开重大信
息,不得进行误导性陈述,不得提供、传播虚假信息。
4.2.32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按照本所要求如实填报并及时更
新关联人信息,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4.2.33 下列主体的行为视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适用本节
相关规定:
(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法人、非法人组织;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其配偶、未成年子女;
(三)本所认定的其他主体。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他关联人与上市公司相关的行为,参照本
节相关规定。
4.2.34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
员应当遵守并促使相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
公司章程的规定。
第三节 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管理
4.3.1 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下列有限售条件股份(以下简称“限售
股份”)上市流通适用本节规定:
(一)新老划断后上市的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股份;
(二)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有限售期规定的原非流通股股
份;
(三)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
(四)其他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本所相
关规定存在限售条件的股份。
4.3.2 持有限售股份的股东在上市公司配股时通过行使配股权所认
购的股份,限售期限与原持有的限售股份的限售期限相同。
4.3.3 在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前,相关股东和上市公司不得通过提供、
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等任何方式操纵公司股票交易价格。
4.3.4 上市公司股东出售限售股份应当严格遵守所作出的各项承
诺,其股份出售不得影响未履行完毕的承诺的继续履行。
4.3.5 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督导相关股东
格履行其作出的各项承诺,规范股份上市流通行为。
4.3.6 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保荐机构应当关注限售股份的限售期限。
股东申请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应当委托公司董事会办理相关手续。
4.3.7 申请办理限售股份解除限售手续时,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在
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日五个交易日前向本所提交下列文件:
(一)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申请书;
(二)保荐机构出具的核查意见(如适用);
(三)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
(四)本所要求的其他文件。
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申请书应当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相关股东持股情况说明及托管情况;
(二)相关股东作出的全部承诺(含股东在公司收购及权益变动过
程中作出的股份限售承诺及其他追加承诺)及其履行情况;
(三)相关股东是否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是否违法违规为
其提供担保;
(四)本次申请解除限售的股份总数、各股东可解除限售股份数量
及股份上市流通时间。
4.3.8 保荐机构应当对本次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的合规性进行核查,
并对本次限售股份解除限售数量、上市流通时间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
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
相关规定和股东承诺,相关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发表结论性
意见。保荐机构对有关事项存在异议的,应当对异议事项作出详细说明。
4.3.9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在本所受理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申请后,
及时办理完毕有关股份登记手续,并在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前三个交易
日内披露提示性公告。提示性公告应当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次解除限售前公司限售股份概况;
(二)相关股东是否严格履行其作出的全部承诺(含股东在公司收
购及权益变动过程中作出的股份限售承诺及其他追加承诺),是否占用
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是否违法违规为其提供担保;
(三)本次解除限售的股份总数、各股东可解除限售股份数量及可
上市流通时间;
(四)保荐机构核查的结论性意见(如适用);
(五)本所要求披露的其他内容。
4.3.10 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前持有、控制公司股份总额
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限售股份,每累计达到
该公司股份总额的1%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二个交易日内作出
公告。公告应当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次变动前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
(二)本次出售股份的方式、数量、比例和起止日期;
(三)本次变动后的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
(四)本所要求披露的其他内容。
4.3.11 在限售股份出售情况尚未依法披露前,有关信息已在公关传
媒上传播或者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出现异常的,公司董事会应当及时向相
股东进行查询,相关股东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公司并予以公告。
第四节 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业务管理
4.4.1 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连续十二个月以上达到或
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30%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在公司首次公开发
行的股票上市已满一年之后,每十二个月内增加其在该公司中拥有权益
的股份不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2%的行为,适用本节规定。
4.4.2 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涉及前条所述增持股份行为
的,应当在增加其在该公司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
1%时将增持情况通知公司,并委托公司于当日或者次日发布增持股份
公告。
4.4.3 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
容:
(一)增持人姓名或名称;
(二)增持目的及计划;
(三)增持方式(如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
(四)增持期间,说明首笔增持股份事实发生至达到1%时的期间;
(五)增持股份数量及比例;
(六)增持行为是否存在违反《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所业务规则等规定的情况说明;
(七)拟继续增持的,关于拟继续增持的股份数量及比例、增持实
施条件(如增持股价区间、增持金额的限制、增持期限、是否须经有关
部门批准等)以及若增持实施条件未达成是否仍继续增持等情况说明;
(八)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应当在公告中承诺,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
限内不减持其所持有的该公司股份。
4.4.4 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连续十二个月内增加其在该
公司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时,应当参照第4.4.2
条、第4.4.3 条的规定,通知公司并委托其发布增持股份公告。
4.4.5 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应当在全部增持计划完成时或
自首笔增持事实发生后的十二个月期限届满后及时公告增持情况,并按
有关规定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购义务。
4.4.6 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下列期间内不得增持该公司
股份:
(一)公司业绩快报或者定期报告公告前十日内;未发布业绩快报
且因特殊原因推迟定期报告公告日期的,自定期报告原预约公告日前十
日起至最终公告日;
(二)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项决定过程中至该事项公告后二个交易日
内;
(三)其他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
重大事件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二个交易日内。
4.4.7 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连续十二个月以上达到或
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在连续十二个
月内增加其在该公司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的,
应当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要约收购方式或向
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其要约收购义务后增持该公司股份。
第五节 承诺及承诺履行
4.5.1 上市公司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下简称“承诺人”)应当及时
将其对证券监管机构、公司或其他股东作出的承诺事项告知公司并报送
本所备案,同时按有关规定予以披露。
4.5.2 承诺人作出的承诺应当具体、明确、无歧义、具有可操作性,
并与本所和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实时监管的技术条件相适应。
承诺人应当在承诺中作出履约保证声明并明确违约责任。
4.5.3 承诺人作出的承诺事项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承诺的具体事项;
(二)履约方式、履约时间、履约能力分析、履约风险及防范对策;
(三)履约担保安排,包括担保方、担保方资质、担保方式、担保
协议(函)主要条款、担保责任等(如有);
(四)违约责任和声明;
(五)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4.5.4 上市公司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承诺人所有承诺事项及具体
履行情况。
当承诺履行条件即将达到或已经达到时,承诺人应当及时通知公
司,并履行承诺和信息披露义务。
4.5.5 承诺人对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持有期限等追加承诺,
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承诺人不得利用追加承诺操纵股价;
(二)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内幕知情人,不得
利用追加承诺的内幕信息违规买卖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
(三)承诺人追加的承诺不得影响其已作出承诺的履行。
4.5.6 承诺人追加股份限售承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作出
追加承诺后二个交易日内委托上市公司董事会进行公告:
(一)持有、控制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追加承诺
涉及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5%以上;
(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追加承诺涉及的股份单独或
合计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1%以上;
(三)本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公告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追加承诺人基本情况和持股情况、追
加承诺的主要内容、违反承诺的违约条款以及公司董事会的监督和执行
责任。
4.5.7 承诺人作出追加承诺后二个交易日内,应当通知上市公司董
事会;追加承诺达到披露标准的,公司应当及时公告,并向本所提交下
列文件:
(一)承诺人追加承诺申请表;
(二)承诺人追加承诺的公告;
(三)承诺人出具的追加承诺书面文件;
(四)本所要求的其他文件。
4.5.8 承诺人作出的追加承诺经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外公告后,公司
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其履行情况。
4.5.9 承诺人作出追加股份限售承诺的内容应当言语清楚、易于理
解、切实可行,不得出现歧义或误导性词语,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于涉及延长减持期限的承诺,应当明确延长的起始时间、
减持方式;涉及承诺减持数量的,应当明确承诺减持的数量及其占所持
股份总数的比例;
(二)对于涉及最低减持价格的追加承诺的,追加承诺股东应当合
理确定最低减持价格;最低减持价格明显不合理的,追加承诺股东应当
说明其依据,公司董事会应当对此发表意见;
(三)承诺应当明确违反承诺的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条款应当具有
较强的可操作性,易于执行,便于公司董事会的监督和执行,如规定违
反承诺减持股份的所得全部或按一定比例上缴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违
约金等;
(四)涉及例外情形的,可以在承诺中明确说明。
4.5.10 承诺人作出追加股份限售承诺后,其已解除限售的股份应当
重新申请变更为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暂未解除限售的股份须等原承诺持
有期限与追加承诺持有期限累计并到期后,方可申请解除限售。
追加股份限售承诺中涉及增加已解除限售股份持有期限的,在公告
后二个交易日内,承诺人应当委托上市公司董事会在中国结算深圳分公
司办理变更股份性质的手续。公司董事会完成变更股份性质手续后,应
当立即到本所备案,并于备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对外披露承诺人完成本
次追加承诺后变更股份性质后的股本结构。
追加股份限售承诺中涉及延长尚未解除限售股份限售期限的,在公
司董事会公告后的二个交易日内,本所对已登记确认的公司董事会公告
交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据此直接变更或追加尚未
解除限售股份限售期信息。
4.5.11 承诺人追加承诺履行完毕后,承诺人可以委托上市公司董事
会办理股份解除限售的手续,参照本章第三节相关规定执行。
4.5.12 承诺人作出股份限售等承诺的,其所持股份因协议转让、司
法强制执行、继承、遗赠、依法分割财产等原因发生非交易过户的,受
让方应当遵守原股东作出的相关承诺。
第五章 信息披露
第一节 公平信息披露
5.1.1 本节所称公平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
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重大信息,确保所有投资者可以平等获
取同一信息,不得私下提前向特定对象单独披露、透露或泄露。
5.1.2 本节所称重大信息是指对上市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
格可能或已经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包括下列信息:
(一)与公司业绩、利润分配等事项有关的信息,如财务业绩、盈
利预测、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
(二)与公司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事项有关的信息;
(三)与公司股票发行、回购、股权激励计划等事项有关的信息;
(四)与公司经营事项有关的信息,如开发新产品、新发明,订立
未来重大经营计划,获得专利、政府部门批准,签署重大合同
(五)与公司重大诉讼和仲裁事项有关的信息;
(六)应予披露的交易和关联交易事项有关的信息;
(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
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其他相关规定规定的其他应披露事项的相关信息。
5.1.3 本节所称公开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按法
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
所其他相关规定,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公告信息。未公开披露的重
大信息为未公开重大信息。
5.1.4 本节所称特定对象是指比一般中小投资者更容易接触到信息
披露主体,更具信息优势,且有可能利用有关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或传播
有关信息的机构和个人,包括:
(一)从事证券分析、咨询及其他证券服务业的机构、个人及其关
联人;
(二)从事证券投资的机构、个人及其关联人;
(三)持有、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关联人;
(四)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及其关联人;
(五)本所认定的其他机构或个人。
5.1.5 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对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履行持续督
导义务,督导公司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公平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发现公
司、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特定对象存在违反本指引规定的,应当立即
向本所报告并督促公司采取相应措施。
5.1.6 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严格遵循公平信息披露
的原则进行信息披露,不得实行差别对待政策,不得有选择性地、私下
地向特定对象披露、透露或泄露未公开重大信息。
5.1.7 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根据及时性原则进行信
息披露,不得延迟披露,不得有意选择披露时点强化或淡化信息披露效
果,造成实际上的不公平。
5.1.8 在上市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披露前,知悉该信息的机构和个
人不得买卖或建议他人买卖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
5.1.9 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以保密或违反公平信息
披露原则等为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向本所报告和接受本所质询的义
务。
5.1.10 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应当遵守公平信息披露原
则,避免选择性信息披露。公司不得利用自愿性信息披露从事市场操纵、
内幕交易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5.1.11 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发生重大变化,有可能影响投资
者决策的,公司应当及时披露进展公告,说明最新变化及其原因。
5.1.12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司未公开
重大信息的范围、内部报告、流转、对外发布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违
反公平信息披露规定的责任追究等事项。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应当经
公司董事会会议或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公告。
5.1.13 上市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公司负责人应当及时向董事会秘书
报告与本部门、下属公司相关的未公开重大信息。
5.1.14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本节规定确定未公开重大信息的范围,明
确各部门及下属公司应当报告的信息范围、报告义务触发点、报告程序
等。
5.1.15 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对内刊、网站、宣传性
资料等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在上述资料中泄漏未公开重大信息。
5.1.16 在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告前,出现信息泄漏或上市公司股票及
其衍生品种交易发生异常波动的,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第一
时间向本所报告,并立即公告。
5.1.17 上市公司与特定对象进行直接沟通前,应当要求特定对象签
署承诺书,承诺书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不故意打探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未经公司许可,不与公司
指定人员以外的人员进行沟通或问询;
(二)不泄漏无意中获取的未公开重大信息,不利用所获取的未公
开重大信息买卖或建议他人买卖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
(三)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新闻稿等文件中不使用未公开重大信
息,除非公司同时披露该信息;
(四)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新闻稿等文件中涉及盈利预测和股价
预测的,注明资料来源,不使用主观臆断、缺乏事实根据的资料;
(五)承诺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新闻稿等文件在对外发布或使用前
知会公司;
(六)明确违反承诺的责任。
5.1.18 上市公司应当认真核查特定对象知会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新闻稿等文件。
发现其中存在错误、误导性记载的,应当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
公司应当及时发出澄清公告进行说明。
发现其中涉及未公开重大信息的,应当立即向本所报告并公告,同
时要求特定对象在公司正式公告前不得对外泄漏该信息并明确告知其
在此期间不得买卖或建议他人买卖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
5.1.19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向其提名人、兼职
股东或其他单位提供未公开重大信息。
5.1.20 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计划过程中,在向特定个人或机构进行
询价、推介等活动时,应当特别注意信息披露的公平性,不得为了吸引
认购而向其提供未公开重大信息。
5.1.21 上市公司在进行商务谈判、申请银行贷款等业务活动时,因
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向对公司负有保密义务的交易对手方、中介机构、其
他机构及相关人员提供未公开重大信息的,应当要求有关机构和人员签
署保密协议,否则不得提供相关信息。
在有关信息公告前,上述负有保密义务的机构或个人不得对外泄漏
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不得买卖或建议他人买卖该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
种。一旦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漏、市场传闻或证券交易异常,公司应
当及时采取措施、向本所报告并立即公告。
5.1.22 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上不得披露、泄漏未公开重大信息。
5.1.23 在重大事件筹划过程中,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
当采取保密措施,尽量减少知情人员范围,保证信息处于可控状态。一
旦发现信息处于不可控状态,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立即公告
筹划阶段重大事件的进展情况。
第二节 实时信息披露
5.2.1 上市公司应当通过中小企业板网上业务专区和本所认可的其
他方式在第一时间将临时报告实时披露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本所,
经本所登记确认后通过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以下简称“中国
证监会指定网站”)对外披露。
5.2.2 上市公司应当在中午休市期间或15︰30后通过中国证监会指
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公司报送的临时报告在11︰30 前获得本所确认
的,于当日11︰30-13︰00期间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披露;在11︰30
后获得本所确认的,于当日15︰30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披露。
公司在中午休市期间通过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披露的临时报告涉
及《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停牌事项的,其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从当日下
午开市时起停牌;公司在15:30后通过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披露的临时
报告涉及停牌事项的,其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在次一交易日的停复牌安排
参照《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执行。
5.2.3 在下列紧急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向本所申请其股票及其衍
生品种临时停牌,并在上午开市前或市场交易期间通过中国证监会指定
网站披露临时报告:
(一)公共传媒中传播的消息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
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进行澄清的;
(二)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需要进行说明的;
(三)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发生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
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包括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件),
有关信息难以保密或已经泄漏的;
(四)中国证监会或本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情况。
公司或本所通过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本所网站等途径及时披露公
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的具体停复牌时间。
5.2.4 上市公司应当检查临时报告是否已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及
时披露,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向本所报告。公司在确认临时报告已在
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披露后,应当将有关公告立即在公司网站上登载。
本所鼓励公司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传播公告信息,但以其他方
式传播公告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
第六章 募集资金管理
第一节 总体要求
6.1.1 本指引所称募集资金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证券(包括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交易的可
转换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权证等)以及非公开发行证券向投资者募集
并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
6.1.2 上市公司应当审慎使用募集资金,保证募集资金的使用与招
股说明书或募集说明书的承诺相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向。
公司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在
年度审计的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进行鉴
证。
6.1.3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负责建立健全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并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应当对募集资金专户存
储、使用、变更、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应当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申请、分级审批权限、决
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及信息披露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6.1.4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通过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或公司控制的其他
企业实施的,公司应当确保该子公司或受控制的其他企业遵守其募集资
金管理制度。
6.1.5 保荐机构在持续督导期间应当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事项
履行保荐职责,按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
易所中小企业板保荐工作指引》及本章规定进行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的持
续督导工作。
第二节 募集资金专户存储
6.2.1 上市公司应当审慎选择商业银行并开设募集资金专项账户
(以下简称“专户”),募集资金应当存放于董事会决定的专户集中管理,
专户不得存放非募集资金或用作其他用途。募集资金专户数量(包括公
司的子公司或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设置的专户)原则上不得超过募集资
投资项目的个数。
公司存在两次以上融资的,应当独立设置募集资金专户。
公司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个数过少等原因拟增加募集资金专户数
量的,应当事先向本所提交书面申请并征得本所同意。
6.2.2 上市公司应当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一个月内与保荐机构、存放
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以
下简称“协议”)。协议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司应当将募集资金集中存放于专户;
(二)募集资金专户账号、该专户涉及的募集资金项目、存放金额;
(三)公司一次或十二个月内累计从专户中支取的金额超过1000
万元人民币或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以下简称“募
集资金净额”)的5%的,公司及商业银行应当及时通知保荐机构;
(四)商业银行每月向公司出具银行对账单,并抄送保荐机构;
(五)保荐机构可以随时到商业银行查询专户资料;
(六)公司、商业银行、保荐机构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七)商业银行三次未及时向保荐机构出具对账单或通知专户大额
支取情况,以及存在未配合保荐机构查询与调查专户资料情形的,公司
可以终止协议并注销该募集资金专户。
公司与保荐机构、商业银行可以在协议中约定比上述条款更加严格
的监管要求。
公司应当在上述协议签订后及时报本所备案并公告协议主要内容。
上述协议在有效期届满前提前终止的,公司应当自协议终止之日起
一个月内与相关当事人签订新的协议,并及时报本所备案后公告。
第三节 募集资金使用
6.3.1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发行申请文件中承诺的募集资金投资计划
使用募集资金。出现严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的情形时,公
司应当及时公告。
6.3.2 除金融类企业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得为持有交易性金融
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不得
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以买卖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上市公司不得将募集资金用于质押、委托贷款或其他变相改变募集
资金用途的投资
6.3.3 上市公司应当确保募集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防止募
集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联人占用或挪用,并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关联人利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获取不正当利益。
6.3.4 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全面核查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的进展情况。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度实际使用募集资金与最近一次披露的募集
资金投资计划当年预计使用金额差异超过30%的,公司应当调整募集资
投资计划,并在募集资金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中披露最近
一次募集资金年度投资计划、目前实际投资进度、调整后预计分年度投
资计划以及投资计划变化的原因等。
6.3.5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出现下列情形的,上市公司应当对该项目
的可行性、预计收益等重新进行论证,决定是否继续实施该项目:
(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涉及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搁置时间超过一年的;
(三)超过最近一次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完成期限且募集资金投入
金额未达到相关计划金额50%的;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出现其他异常情形的。
公司应当在最近一期定期报告中披露项目的进展情况、出现异常的
原因以及调整后的募集资金投资计划(如有)。
6.3.6 上市公司决定终止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应当尽快、科学
地选择新的投资项目。
6.3.7 上市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
筹资金的,应当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报告及
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意见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
方可实施。置换时间距募集资金到账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公司已在发行申请文件中披露拟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
资金且预先投入金额确定的,应当在置换实施前对外公告。
6.3.8 上市公司可以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应
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不得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
(二)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正常进行;
(三)单次补充流动资金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四)单次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不得超过募集资金净额的50%;
(五)已归还前次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如适用);
(六)过去十二月内未进行证券投资或金额超过1000 万元人民币
的风险投资
(七)承诺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间,不进行证
投资或金额超过1000 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
(八)保荐机构、独立董事、监事会出具明确同意的意见。
6.3.9 上市公司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应当经公司董事
会审议通过,并在二个交易日内公告下列内容:
(一)本次募集资金的基本情况,包括募集时间、募集资金金额、
募集资金净额及投资计划等;
(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三)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及期限;
(四)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预计节约财务费用的金额、导致
流动资金不足的原因、是否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行为和保证不
影响募集资金项目正常进行的措施;
(五)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出具的意见;
(六)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补充流动资金到期日之前,公司应将该部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
户,并在资金全部归还后二个交易日内公告。
第四节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6.4.1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的,视为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一)取消原募集资金项目,实施新项目;
(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主体;
(三)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
(四)本所认定为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其他情形。
6.4.2 上市公司应当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变更募集资金用
途议案后,方可变更募集资金用途。
6.4.3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审慎地进行拟变更后的新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确信投资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能
够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
公司变更后的募集资金用途原则上应当投资于主营业务。
6.4.4 上市公司拟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应当在提交董事会审议后
二个交易日内公告下列内容:
(一)原项目基本情况及变更的具体原因;
(二)新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行性分析和风险提示;
(三)新项目的投资计划;
(四)新项目已经取得或尚待有关部门审批的说明(如适用);
(五)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对变更募集资金投资用途的意
见;
(六)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说明;
(七)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6.4.5 上市公司拟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为合资经营的方式实施
的,应当在充分了解合资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慎重考虑合资的必要性,
并且公司应当控股,确保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有效控制。
6.4.6 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用于收购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资产(包括权益)的,应当确保在收购完成后能够有效避免同业竞争
减少关联交易。
公司应当披露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进行交易的原因、关联交易
的定价政策及定价依据、关联交易对公司的影响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措
施。
6.4.7 上市公司拟对外转让或置换最近三年内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外转让或置换作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组成部分
的情况除外),应当在董事会审议通过后二个交易日内公告下列内容并
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一)对外转让或置换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原因;
(二)已使用募集资金投资该项目的金额;
(三)该项目完工程度和实现效益;
(四)换入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行性分析和风险提示(如适用);
(五)转让或置换的定价依据及相关收益;
(六)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对转让或置换募集资金投资
目的意见;
(七)本所要求的其他内容。
公司应当充分关注转让价款收取和使用情况、换入资产的权属变更
情况及换入资产的持续运行情况。
6.4.8 上市公司改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的,应当经董事会
审议通过,并在二个交易日内公告,说明改变情况、原因、对募集资金
投资项目实施造成的影响以及保荐机构出具的意见。
6.4.9 单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完成后,上市公司将该项目节余募集
资金(包括利息收入)用于其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应当经董事会审
议通过、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的意见后方可使用。
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低于50 万元人民币或低于该项目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额1%的,可以豁免履行前款程序,其使用情况应当
在年度报告中披露。
公司将该项目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用于非募集资金投资
项目(包括补充流动资金)的,应当按照第6.4.2 条、第6.4.4条履行相
应程序及披露义务。
6.4.10 全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完成后,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
入)占募集资金净额10%以上的,上市公司使用节余资金应当符合下列
条件:
(一)独立董事、监事会发表意见;
(二)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的意见;
(三)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低于募集资金净额10%的,应当经
董事会审议通过、保荐机构发表明确同意的意见后方可使用。
节余募集资金(包括利息收入)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或低于募集资
金净额1%的,可以豁免履行前款程序,其使用情况应当在年度报告中
披露。
第五节 募集资金管理与监督
6.5.1 上市公司会计部门应当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设立台账,详
细记录募集资金的支出情况和募集资金项目的投入情况。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至少每季度对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
检查一次,并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检查结果。
审计委员会认为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存在违规情形、重大风险或内部
审计部门没有按前款规定提交检查结果报告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报
告。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报告后二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报告并公告。
6.5.2 上市公司当年存在募集资金运用的,董事会应当对年度募集
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出具专项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募集资金
存放与使用情况出具鉴证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董事会的专项报告是否已经按照本指引及相
关格式指引编制以及是否如实反映了年度募集资金实际存放、使用情况
进行合理保证,提出鉴证结论。
鉴证结论为“保留结论”、“否定结论”或“无法提出结论”的,公
司董事会应当就鉴证报告中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该结论的理由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保荐机构应当在鉴证报告披露后的
十个交易日内对年度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并出具
专项核查报告,核查报告应当认真分析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上述鉴证结论
的原因,并提出明确的核查意见。公司应当在收到核查报告后二个交易
日内向本所报告并公告。
6.5.3 独立董事应当关注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上市公司信息披
露情况是否存在重大差异。经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同意,独立董事可
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出具鉴证报告。公司应
当积极配合,并承担必要的费用。
6.5.4 保荐机构与上市公司应当在保荐协议中约定,保荐机构至少
每个季度对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现场调查。保荐机
构在调查中发现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存在重大违规情形或重大风险的,应
当及时向本所报告。
第七章 内部控制
第一节 总体要求
7.1.1 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董事会、监事会
股东大会等机构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树
立风险防范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创造全体职工
充分了解并履行职责的环境。
公司董事会应当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负责。
7.1.2 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当执行《企业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财会〔2008〕7 号)。本所鼓励公司提前执行财政部等部委
于2010 年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会〔2010〕11 号)等企业内部
控制配套指引。
7.1.3 上市公司应当明确界定各部门和各岗位的目标、职责和权限,
建立相应的授权、检查和逐级问责制度,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能。
公司应当设立完善的控制架构,并制定各层级之间的控制程序,保
证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下达的指令能够被严格执行。
7.1.4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相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制衡和监督机
制,并设立专门负责监督检查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检查公司内部控制
缺陷,评估其执行的效果和效率,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7.1.5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对经营风险、财务
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现、
评估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7.1.6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公司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管理政策,确
保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内部审计
部门及时了解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各类风险隐
患和内部控制缺陷得到妥善处理。
7.1.7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应当涵盖公司所有营运环节,包括:
销售及收款、采购和费用及付款、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资金管理
(包括投资融资管理)、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系
统管理等。
上述控制活动涉及关联交易的,还应当包括关联交易的控制政策及
程序。
7.1.8 上市公司应当依据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经营特点,建立印章使
用管理、票据领用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担保管理、资金借贷管
理、职务授权及代理人制度、信息披露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等专门
管理制度。
7.1.9 上市公司应当加强对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募集资金使用、
重大投资、信息披露等活动的控制,按照本指引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建立
相应控制政策和程序。
第二节 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
7.2.1 上市公司应当重点加强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制定对控
股子公司的控制政策及程序,并在充分考虑控股子公司业务特征等的基
础上,督促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7.2.2 上市公司对其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下列控
制活动:
(一)建立对各控股子公司的控制制度,明确向控股子公司委派的
董事、监事及重要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任方式和职责权限等;
(二)依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和风险管理政策,督导各控股子公司建
立起相应的经营计划、风险管理程序;
(三)要求各控股子公司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审议程序,
及时向公司分管负责人报告重大业务事项、重大财务事项以及其他可能
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并严格按照授
权规定将重大事项报公司董事会审议或股东大会审议;
(四)要求控股子公司及时向公司董事会秘书报送其董事会决议、
股东大会决议等重要文件,通报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
产生较大影响的事项;
(五)定期取得并分析各控股子公司的季度或月度报告,包括营运
报告、产销量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向他人提供资
金及对外担保报表等;
(六)建立对各控股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
7.2.3 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同时控股其他公司的,上市公司应当
督促其控股子公司参照本指引要求,逐层建立对其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控
制制度。
第三节 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
7.3.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
愿、公平、公开、公允的原则,不得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7.3.2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
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其他相关规定的规定,在公司章
程中明确划分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对关联交易事项的审批权限,规定
关联交易事项的审议程序和回避表决要求。
7.3.3 上市公司应当参照《股票上市规则》及本所其他相关规定,
确定公司关联人的名单,并及时予以更新,确保关联人名单真实、准确、
完整。
公司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在发生交易活动时,相关责任人应当仔细
查阅关联人名单,审慎判断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如果构成关联交易,应
当在各自权限内履行审批、报告义务。
7.3.4 上市公司在召开董事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会议主持人应
当在会议表决前提醒关联董事须回避表决。关联董事未主动声明并回避
的,知悉情况的董事应当要求关联董事予以回避。
公司股东大会在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会议主持人及见证律师应当
股东投票前,提醒关联股东须回避表决。
7.3.5 上市公司在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应当做到:
(一)详细了解交易标的的真实状况,包括交易标的运营现状、盈
利能力、是否存在抵押、冻结等权利瑕疵和诉讼、仲裁等法律纠纷;
(二)详细了解交易对方的诚信纪录、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情况,
审慎选择交易对手方;
(三)根据充分的定价依据确定交易价格;
(四)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要求以及公司认为有必要时,聘请
中介机构对交易标的进行审计或评估。
公司不应对所涉交易标的状况不清、交易价格未确定、交易对方情
况不明朗的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
7.3.6 上市公司与关联人之间的交易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交易
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
7.3.7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关注公司是否存在
被关联人占用资金等侵占公司利益的问题。公司独立董事、监事至少应
当每季度查阅一次公司与关联人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了解公司是否存
在被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占
用、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的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
时提请公司董事会采取相应措施。
7.3.8 因关联人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或其他资源而给上市公
司造成损失或可能造成损失的,公司董事会应当及时采取诉讼、财产保
全等保护性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节 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
7.4.1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合法、审慎、互利、
安全的原则,严格控制担保风险。
7.4.2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
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其他相关规定的规定,在公司章
程中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关于对外担保事项的审批权限,以及违反审
批权限和审议程序的责任追究机制。
在确定审批权限时,公司应当执行《股票上市规则》关于对外担保
累计计算的相关规定。
7.4.3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在审议对外担保议案前充分调查被担保
人的经营和资信情况,认真审议分析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营运状况、
行业前景和信用情况,依法审慎作出决定。公司可以在必要时聘请外部
专业机构对担保风险进行评估,以作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进行决策的依
据。
7.4.4 上市公司应当依法明确对外担保的审批权限,严格执行对外
担保审议程序。
未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对外担保提交董事会审议时,应当取
得出席董事会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同意并经全体独立董事三分之
二以上同意。
7.4.5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应当要求对方提供反担保,谨慎判断反担
保提供方的实际担保能力和反担保的可执行性。
7.4.6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应当在董事会审议对外担保事项(对合并
范围内子公司提供担保除外)时发表独立意见,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
事务所对公司累计和当期对外担保情况进行核查。如发现异常,应当及
时向董事会和监管部门报告并公告。
7.4.7 上市公司应当妥善管理担保合同及相关原始资料,及时进行
清理检查,并定期与银行等相关机构进行核对,保证存档资料的完整、
准确、有效,关注担保的时效、期限。
公司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发现未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异
常担保合同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及本所报告并公告。
7.4.8 上市公司应当指派专人持续关注被担保人的情况,收集被担
保人最近一期的财务资料和审计报告,定期分析其财务状况及偿债能
力,关注其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对外担保以及分立合并、法定代表人
变化等情况,建立相关财务档案,定期向董事会报告。
如发现被担保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或发生公司解散、分立等重大事
项的,有关责任人应当及时报告董事会。董事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
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7.4.9 对外担保的债务到期后,上市公司应当督促被担保人在限定
时间内履行偿债义务。若被担保人未能按时履行义务,公司应当及时采
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7.4.10 上市公司担保的债务到期后需展期并需继续由其提供担保
的,应当作为新的对外担保,重新履行担保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7.4.11 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上市公司应当比照执行上
述规定。
第五节 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
7.5.1 上市公司重大投资的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合法、审慎、安全、
有效的原则,控制投资风险、注重投资效益。
7.5.2 上市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对重大投
资的审批权限,制定相应的审议程序。
7.5.3 上市公司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可
行性、投资风险、投资回报等事宜进行专门研究和评估,监督重大投资
项目的执行进展,如发现投资项目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公司董事
会报告。
7.5.4 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委托理财、风险投资投资事项的,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决策程序、报告制度和监控措施,并根据
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投资规模。
公司进行前款所述投资事项应当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不
得将委托理财审批权授予公司董事个人或经营管理层行使。
7.5.5 上市公司进行委托理财的,应当选择资信状况、财务状况良
好、无不良诚信记录及盈利能力强的合格专业理财机构作为受托方,并
与受托方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理财的金额、期间、投资品种、双方
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
公司董事会应当指派专人跟踪委托理财的进展情况及投资安全状
况,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要求其及时报告,以便董事会立即采取有效措
施回收资金,避免或减少公司损失。
7.5.6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定期了解重大投资项目的执行进展和投
资效益情况,如出现未按计划投资、未能实现项目预期收益、投资发生
较大损失等情况,公司董事会应当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追
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节 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
7.6.1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和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
度,明确重大信息的范围和内容以及未公开重大信息的传递、审核、披
露流程,并明确各相关部门(包括公司控股子公司)的重大信息报告责
任人。
公司应当指定董事会秘书具体负责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公司应当保
证董事会秘书能够及时、畅通地获取相关信息,除董事会秘书外的其他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非经董事会书面授权并遵守《股
票上市规则》及本指引等有关规定,不得对外发布任何公司未公开重大
信息。
7.6.2 上市公司应当明确规定,当出现、发生或即将发生可能对公
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的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形或事件时,负有报
告义务的责任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向公司董事会和董事会秘书进行
报告;当董事会秘书需了解重大事项的情况和进展时,相关部门(包括
公司控股子公司)及人员应当予以积极配合和协助,及时、准确、完整
地进行回复,并根据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7.6.3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重大信息的内部保密制度,加强未公开重
大信息内部流转过程中的保密工作,明确未公开重大信息的密级,尽量
缩小知情人员范围,并保证未公开重大信息处于可控状态。
7.6.4 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应当对上报的内部重大信息进行分析和
判断。如按规定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董事会秘书应当及时向董事
会报告,提请董事会履行相应程序并对外披露。
第七节 内部审计工作规范
7.7.1 上市公司应当在股票上市后六个月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设
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公司财务信息的
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得置于财务部门的领导之下,或
者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
7.7.2 上市公司应当依据公司规模、生产经营特点及有关规定,配
置专职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且专职人员应当不少于三人。
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为专职,由审计委员会提名,董事会任
免。公司应当披露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与实
际控制人的关系等情况,并报本所备案。
7.7.3 上市公司各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控股子公司以及具有重大
影响的参股公司应当配合内部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妨碍内部审
计部门的工作。
7.7.4 审计委员会在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时,应当履行下
列主要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二)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工作计
划和报告等;
(三)至少每季度向董事会报告一次,内容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进度、
质量以及发现的重大问题等;
(四)协调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等外部审
计单位之间的关系。
7.7.5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对本公司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
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
估;
(二)对本公司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
公司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经济资料,以及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
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包括财务报告、
业绩快报、自愿披露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等;
(三)协助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确定反舞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
节和主要内容,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
为;
(四)至少每季度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一次,内容包括内部审计计划
的执行情况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等。
7.7.6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前二个月内向审计委
员会提交次一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二个月
内向审计委员会提交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将审计重要的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对外
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事务等事项作为年度工作计
划的必备内容。
7.7.7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以业务环节为基础开展审计工作,并根据
实际情况,对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
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7.7.8 内部审计应当涵盖公司经营活动中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
务相关的所有业务环节,包括:销货与收款、采购及付款、存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投资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和信息披露事务管理等。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公司所处行业及生
产经营特点,对上述业务环节进行调整。
7.7.9 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
靠性。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
信息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7.7.10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相关资料,
保存时间应当遵守有关档案管理规定。
7.7.11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
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至少每年向审计委员会提交一次内部控制评
价报告。
7.7.12 内部控制审查和评价范围应当包括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
事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将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关联
交易、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事务等事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
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作为检查和评估的重点。
7.7.13 内部审计部门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督促
相关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查,
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当适时安排内部控制的后续审查工作,并将
其纳入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7.7.14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重要的对外投资事项发生后及时进行
审计。在审计对外投资事项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对外投资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二)是否按照审批内容订立合同合同是否正常履行;
(三)是否指派专人或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和评估重大投资项目
的可行性、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并跟踪监督重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
(四)涉及委托理财事项的,关注公司是否将委托理财审批权力授
予公司董事个人或经营管理层行使,受托方诚信记录、经营状况和财务
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指派专人跟踪监督委托理财的进展情况;
(五)涉及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事项的,关注公司是否建立专门
内部控制制度,投资规模是否影响公司正常经营,资金来源是否为自有
资金,投资风险是否超出公司可承受范围,是否存在相关业务规则规定
的不得进行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的情形,独立董事和保荐机构是否发
表意见(如适用)。
7.7.15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重要的购买和出售资产事项发生后及
时进行审计。在审计购买和出售资产事项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购买和出售资产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二)是否按照审批内容订立合同合同是否正常履行;
(三)购入资产的运营状况是否与预期一致;
(四)购入资产有无设定担保、抵押、质押及其他限制转让的情况,
是否涉及诉讼、仲裁及其他重大争议事项。
7.7.16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重要的对外担保事项发生后及时进行
审计。在审计对外担保事项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对外担保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二)担保风险是否超出公司可承受范围,被担保方的诚信记录、
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三)被担保方是否提供反担保,反担保是否具有可实施性;
(四)独立董事和保荐机构是否发表意见(如适用);
(五)是否指派专人持续关注被担保方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7.7.17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重要的关联交易事项发生后及时进行
审计。在审计关联交易事项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是否确定关联人名单,并及时予以更新;
(二)关联交易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审议关联交易时
关联股东或关联董事是否回避表决;
(三)独立董事是否事前认可并发表独立意见,保荐机构是否发表
意见(如适用);
(四)关联交易是否签订书面协议,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
任是否明确;
(五)交易标的有无设定担保、抵押、质押及其他限制转让的情况,
是否涉及诉讼、仲裁及其他重大争议事项;
(六)交易对手方的诚信记录、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七)关联交易定价是否公允,是否已按照有关规定对交易标的进
行审计或评估,关联交易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7.7.18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至少每季度对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
况进行一次审计,并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发表意见。在审
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募集资金是否存放于董事会决定的专项账户集中管理,公司
是否与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保荐机构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二)是否按照发行申请文件中承诺的募集资金投资计划使用募集
资金,募集资金项目投资进度是否符合计划进度,投资收益是否与预期
相符;
(三)是否将募集资金用于质押、委托贷款或其他变相改变募集资
金用途的投资,募集资金是否存在被占用或挪用现象;
(四)发生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项目的自筹资金、
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等事项时,是否按照
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独立董事、监事会和保荐机构
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发表意见(如适用)。
7.7.19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业绩快报对外披露前,对业绩快报进行
审计,并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是否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是否合理,是否发生变更;
(三)是否存在重大异常事项;
(四)是否满足持续经营假设;
(五)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风险。
7.7.20 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和评价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的建立
和实施情况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内容:
(一)是否已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及相关制
度,包括各内部机构、控股子公司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的信息
披露事务管理和报告制度;
(二)是否明确规定重大信息的范围和内容,以及重大信息的传递、
审核和披露流程;
(三)是否制定未公开重大信息的保密措施,明确内幕信息知情人
的范围和保密责任;
(四)是否明确规定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
实际控制人等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在信息披露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
(五)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存在公开承诺事项的,公司是
否指派专人跟踪承诺的履行及披露情况;
(六)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及相关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第八节 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披露
7.8.1 内部审计部门每季度应当与审计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报告
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并至少每年向审计委员会提交一次内
部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过程中如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
风险,应当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
审计委员会应当根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及相关资
料,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书面的评估意见,并向董事会报告。
审计委员会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风险的,董事会应当
及时向本所报告并予以披露。公司应当在公告中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的重
大缺陷或重大风险、已经或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措
施。
7.8.2 审计委员会应当根据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的评价报告及相关资
料,对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
况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至少应当包
括下列内容:
(一)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范围、程序和方法;
(四)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五)对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
(六)对本年度内部控制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七)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7.8.3 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在审议年度报告的同时,对内部控制自
我评价报告形成决议。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应当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发表意见,保荐机构应当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核查,并出具核
查意见。
7.8.4 上市公司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的同时,应当至
少每两年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一次
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
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披露在内部控制审
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本所另有规定的除
外。
7.8.5 如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非标准审计
报告或指出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董事会、监
事会应当针对所涉及事项作出专项说明,专项说明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
容:
(一)所涉及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该事项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
(三)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该事项的意见;
(四)消除该事项及其影响的具体措施。
7.8.6 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
站上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如有)。
7.8.7 上市公司应当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备和有效执行情况,
作为对公司各部门(含分支机构)、控股子公司的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之
一。公司应当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和影响内部控制
制度执行的有关责任人予以查处。
第八章 投资者关系管理
8.1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应当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介绍和反映公司的实际状况,避免过度宣传
可能给投资者决策造成的误导。
8.2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
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其他相关
规定,不得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以任何方式发布或泄漏未公开重大信
息。
8.3 上市公司应当指定董事会秘书担任投资者关系管理负责人,除
非得到明确授权并经过培训,公司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
工应当避免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代表公司发言。
8.4 上市公司通过股东大会、网站、分析师说明会、业绩说明会、
路演、一对一沟通、现场参观和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投资者关系活动时,
应当平等对待全体投资者,为中小投资者参与活动创造机会,保证相关
沟通渠道的畅通,避免出现选择性信息披露。
8.5 上市公司在业绩说明会、分析师会议、路演等投资者关系活动
开始前,应当事先确定提问的可回答范围。提问涉及公司未公开重大信
息或者可以推理出未公开重大信息的,公司应当拒绝回答。
8.6 上市公司举行业绩说明会、分析师会议、路演等投资者关系活
动,为使所有投资者均有机会参与,可以采取网上直播的方式。采取网
上直播方式的,公司应当提前发布公告,说明投资者关系活动的时间、
方式、地点、网址、公司出席人员名单和活动主题等。
8.7 在业绩说明会、分析师会议、路演等投资者关系活动结束后,
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将主要内容置于公司网站或以公告的形式对外披露。
8.8 机构投资者、分析师、新闻媒体等特定对象到公司现场参观、
座谈沟通时,上市公司应当合理、妥善地安排参观过程,避免参观者有
机会获取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应当派两人以上陪同参观,并由专人回
答参观人员的提问。
8.9 上市公司应当加强与中小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投资
沟通的有效渠道,定期与投资者见面。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披露后十个
交易日内举行年度报告说明会,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独立董事(至少一名)、董事会秘书、保荐代表人(至少一名)应当出
席说明会,会议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状况、发展前景、存在的风险;
(二)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募集资金使用、新产品和新技术
开发;
(三)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及其变化趋势;
(四)公司在业务、市场营销、技术、财务、募集资金用途及发展
前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障碍、或有损失;
(五)投资者关心的其他内容。
公司应当至少提前二个交易日发布召开年度报告说明会的通知,公
告内容应当包括日期及时间(不少于二个小时)、召开方式(现场/网络)、
召开地点或网址、公司出席人员名单等。
8.10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规定在定期报告中公布公司网址和咨询电
话号码。当网址或咨询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后,公司应当及时进行公告。
公司应当及时更新公司网站,更正错误信息,并以显著标识区分最
新信息和历史信息,避免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
8.11 本所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投资者恳谈会、网上
说明会等方式,帮助更多投资者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司已公开的重大信息。
8.12 上市公司向机构投资者、分析师或新闻媒体等特定对象提供已
披露信息等相关资料的,如其他投资者也提出相同的要求,公司应当平
等予以提供。
8.13 上市公司应当通过本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下简称“互动
平台”)与投资者交流,指派或授权董事会秘书或者证券事务代表负责
查看互动平台上接收到的投资者提问,依照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
关规定,根据情况及时处理互动平台的相关信息。
8.14 上市公司应当通过互动平台就投资者对已披露信息的提问进
行充分、深入、详细的分析、说明和答复。对于重要或具普遍性的问题
及答复,公司应当加以整理并在互动平台以显著方式刊载。
公司不得在互动平台就涉及或者可能涉及未公开重大信息的投资
者提问进行回答。
8.15 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关注互动平台收集的信息以及其他媒体关
于本公司的报道,充分重视并依法履行有关公司的媒体报道信息引发或
者可能引发的信息披露义务。
8.16 本所鼓励上市公司将分析师会议、业绩说明会和路演、一对一
沟通、现场参观等投资者关系活动的相关资料在互动平台刊载。
8.17 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关系活动应当建立完备的投资者关系管
理档案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档案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资者关系活动参与人员、时间、地点;
(二)投资者关系活动的交流内容;
(三)未公开重大信息泄密的处理过程及责任追究情况(如有);
(四)其他内容。
公司应当在每次投资者关系活动结束后二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报送
上述文件。
8.18 上市公司应当尽量避免在年报、半年报披露前三十日内接受投
资者现场调研、媒体采访等。
8.19 上市公司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本所公开谴责的,应当在
五个交易日内采取网络方式召开公开致歉会,向投资者说明违规情况、
违规原因、对公司的影响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公司董事长、独立董事、
董事会秘书、受到处分的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保荐代表
人(如有)应当参加公开致歉会。公司应当及时披露召开公开致歉会的
提示公告。
第九章 社会责任
9.1 上市公司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积极保
护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积极从
事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公益事业,从而促进公司本身与全社会的协调、
和谐发展。
9.2 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
实信用的原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不得通过贿赂、走私等非法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商标
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知识产权,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
9.3 上市公司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
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9.4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和办法,制
定切实合理的分红方案,积极回报股东
9.5 上市公司应当确保公司财务稳健,保障公司资产、资金安全,
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债权人的利益。
9.6 上市公司应当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职工董
事、职工监事选任制度,确保职工在公司治理中享有充分的权利;支持
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对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
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议等民主形式听取职工
的意见,关心和重视职工的合理需求。
9.7 上市公司应当对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诚实守信,不得依靠夸
大宣传、虚假广告等不当方式牟利,不得侵犯供应商和客户的著作权
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
9.8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制定整体环境保护政
策,指派具体人员负责公司环境保护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并为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技术和财力支持。
9.9 上市公司应当尽量采用低碳排放、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
量少的设备和工艺,应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
技术。
9.10 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指派专人检查环保政策的实施情况,对不符
合公司环境保护政策的行为应当予以纠正,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9.11 上市公司应当主动接受政府部门和监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关
注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对公司的评论。
9.12 上市公司可以将社会责任报告与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社会
责任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关于职工保护、环境污染、商品质量、社区关系等方面的社
会责任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二)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本指引存在的差距及其
原因;
(三)改进措施和具体时间安排。
第十章 附则
10.1 本所建立诚信档案管理系统,记录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等自然人、机构及其相关人
员以及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的诚信信
息。
10.2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
收购人等自然人、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以及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
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等违反本指引的,本所按照《股票上市规则》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措施实施细则(试行)》
等相关规定对其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措施。
10.3 本指引由本所负责解释。
10.4 本指引自2010 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及承诺书
(法人及其他组织版本)
第一部分 声 明
一、基本情况
1.上市公司全称:
2.上市公司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3.本单位全称:
4.本单位住所:
5.本单位主要业务范围:
二、是否有除上市公司外的其他关联公司?
是□ 否□
如是,请填报各公司的名称、注册代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
三、是否负有数额较大的到期未清偿债务?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四、是否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者要求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提供担
保的情形?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五、是否曾违反《证券法》等证券法律、行政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
行政处罚?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六、是否曾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七、是否曾违反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或者其他相关规定受到证券交
易所处分?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八、是否因涉嫌违反证券市场法律、行政法规正受到中国证监会的
调查?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九、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及其衍生品种情况?
请详细说明。
十、在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业务中,过去或者现在是否拥有除
股权以外的任何其他利益?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十一、是否已明确知悉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
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上市公司的忠实义务,利
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
重大或者特别重大损失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
产的;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
其他资产的;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
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四)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
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的;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
(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是□ 否□
十二、除上述问题所披露的信息外,是否有需要声明的其他事项,
而不声明该等事项可能影响本单位对上述问题回答的真实性、准确性或
者完整性?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_____________(正楷体)郑重声明,上述回答是真实、准确和完
整的,保证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遗漏。本单位完全明
白作出虚假声明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
声明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
日 期:
此项声明于 年 月 日作出。
见证律师
日 期:
第二部分 承 诺
(正楷体)作为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承诺:
一、本单位保证严格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守《公司法》、《证
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
二、本单位保证严格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发布
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
三、本单位保证严格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守《深圳证券交易
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
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其他相关规定。
四、本单位保证严格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守《公司章程》的
规定。
五、本单位保证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滥用股东权利损害上市公司
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包括但不限于:
(一)本单位及本单位的关联人不以任何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及
要求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提供担保;
(二)本单位及本单位的关联人不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利润分配、
资产重组、对外投资等任何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本单位及本单位的关联人不利用上市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牟
取利益,不以任何方式泄漏有关上市公司的未公开重大信息,不从事内
幕交易、短线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本单位及本单位的关联人不以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
性,保证上市公司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
本单位及本单位的关联人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要求上市公司
违法违规提供担保的,在占用资金全部归还、违规担保全部解除之前不
转让所持有、控制的上市公司股份,并授权上市公司董事会办理股份锁
定手续。
六、本单位保证严格履行作出的各项公开声明与承诺,不擅自变更
或者解除。
七、本单位保证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其他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
务,积极主动配合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告知上市公司已发
生或拟发生的重大事件。
八、本单位同意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包括及时、如实地答
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向本单位提出的任何问题,提供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
业务规则规定应当报送的资料及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的正本或副本,并
委派法定代表人出席本单位被要求出席的会议。
九、本单位如违反上述承诺和保证,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
责任和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处分或采取的监管措施。
十、本单位因履行本承诺而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争议提起诉讼
时,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住所地法院管辖。
承诺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
日 期:
此项承诺于 年 月 日作出。
见证律师
日 期: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及承诺书
(自然人版本)
第一部分 声 明
一、基本情况
1.上市公司全称:
2.上市公司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3.本人姓名:
4.别名:
5.曾用名:
6.出生日期:
7.住址:
8.国籍:
9.拥有哪些国家或者地区的长期居留权(如适用):
10.专业资格(如适用):
11.身份证号码:
12.护照号码(如适用):
13.近亲属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配偶:
父母:
子女:
兄弟姐妹:
14.最近五年工作经历:
二、是否有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及其配偶担任本
公司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三、是否在其他公司任职?
是□ 否□
如是,请填报各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以及本人在该公
司任职的情况。
四、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是□ 否□
(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
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
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
逾三年;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
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
三年;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六)是否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者要求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提供
担保的情形?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五、是否曾违反《证券法》等证券法律、行政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
行政处罚?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六、是否曾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七、是否曾违反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或者其他相关规定受到证券交
易所处分?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八、是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行政法规正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调
查?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九、本人以及本人的配偶、父母、子女直接或间接持有本公司股票
及其衍生品种情况。
请详细说明。
十、在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业务中,过去或者现在是否拥有除
前项以外的任何其他利益?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十一、是否参加过中国证监会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或者认可的
证券业务培训?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十二、是否已明确知悉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
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上市公司的忠实义务,利
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
重大或者特别重大损失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
产的;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
其他资产的;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
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四)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
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的;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
(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是□ 否□
十三、除上述问题所披露的信息外,是否有需要声明的其他事项,
而不声明该等事项可能影响本人对上述问题回答的真实性、准确性或者
完整性?
是□ 否□
如是,请详细说明。
本人_____________(正楷体)郑重声明,上述回答是真实、准确
和完整的,保证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遗漏。本人完全
明白作出虚假声明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
声明人(签署):
日 期:
此项声明于 年 月 日作出。
见证律师
日 期:
第二部分 承 诺
本人 (正楷体)作为 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向深圳证券交易
所郑重承诺:
一、本人保证严格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
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
二、本人保证严格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
三、本人保证严格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其他相关规定。
四、本人保证严格遵守并促使上市公司严格遵守《公司章程》的规
定。
五、本人保证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滥用股东权利损害上市公司或者
其他股东的利益,包括但不限于:
(一)本人及本人的关联人不以任何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及要求
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提供担保;
(二)本人及本人的关联人不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利润分配、资
产重组、对外投资等任何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本人及本人的关联人不利用上市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牟取利
益,不以任何方式泄漏有关上市公司的未公开重大信息,不从事内幕交
易、短线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本人及本人的关联人不以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保证上市公司资产完整、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
本人及本人的关联人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要求上市公司违法
违规提供担保的,在占用资金全部归还、违规担保全部解除之前不转让
所持有、控制的上市公司股份,并授权上市公司董事会办理股份锁定手
续。
六、本人保证严格履行作出的各项公开声明与承诺,不擅自变更或
者解除。
七、本人保证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其他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
务,积极主动配合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告知上市公司已发
生或拟发生的重大事件。
八、本人同意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包括及时、如实地答复
深圳证券交易所向本公司提出的任何问题,提供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业
务规则规定应当报送的资料及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的正本或副本,并亲
自出席本人被要求出席的会议。
九、本人如违反上述承诺和保证,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
任和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处分。
十、本人因履行本承诺而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争议提起诉讼时,
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住所地法院管辖。
承诺人(签署):
日 期:
此项承诺于 年 月 日作出。
见证律师
日 期:
(本文颁布机关:深圳证券交易所,来自:公司投资律师,引用及转载应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若需聘请公司法律师,请立即致电杨春宝高级律师:1390 182 6830(咨询勿扰)
 
关注法律桥微信公众平台 杨春宝高级律师电子名片
欢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 请注意文明用语,请勿人身攻击。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您应当对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负责。
  • 请勿在此提出法律咨询,法律咨询请去法律桥论坛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网站管理员有权删除违反上述提示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本站声明:
本站所载法律法规类文件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其完整性、时效性负责。引用时请使用官方正式文本。
关于本站 | 版权隐私 | 联系律师 | 网站导航 | 网站地图 | 律师微博 | English | China Sites
投资并购律师 Since 2000,上海杨春宝高级律师 版权所有。欢迎链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中国上海市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15层、16层 电话:1390 182 6830 ICP备案序号:沪ICP备05006663号
(谢绝推销!法律咨询请去本站法律论坛提出,本站不接受电话法律咨询,谢谢配合!)
关键字[公司法-外商投资-证券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顾问-外资并购-物权法-外资导向-境外投资-资产重组-国企改制-上市公司收购-民事诉讼]